创新领导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某领域有专业素养和全局性宽广视野,从而在高风险的创新领导活动中,降低失败成本,指数提高总体收益。
创新领导力具体体现在领导创新活动中将新的思维、方式引入其中,革新原有的领导关系和情境,创造新的领导方法和途径,塑造新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从而达到新的效益层次。
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最早探讨了创新的含义,他将创新纳入对经济发展的研究中。
研究内容
观念创新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人们的行为都是受着一定思想观念的支配和约束。观念的创新就是运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方法去研究组织领导实践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利用全新的创新成果来改造组织的领导活动过程,为组织领导活动开辟新局面。
观念创新也意味着思想解放,需要使每个组织成员果断地摒弃陈旧、僵化的观念,不断将自身的思想跟上时代进步和环境发展的步伐,以用来指导组织的领导实践,更好地参与领导活动。观念创新是整个组织的共同使命,不仅仅是领导者,每个员工都应将观念创新作为自己的职责。
方式创新
领导方式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遵循的比较稳定的领导模式。一般组织中常见的领导方式有:集权式领导、分权式领导、重事式领导、重人式领导、人事并重式领导、专断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等。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比较固定的领导模式,有着一套习惯的领导方式方法。显然,这样的领导方式是适应当时的组织环境、工作任务特点、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状况的。
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任务性质的变化,领导方式不是教条式一成不变的。领导者要根据对各种因素的分析掌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况,进行领导方式的创新。领导方式创新既包括在领导活动中探索出具有突破性的全新的领导方式,也包括在组织中引入已经产生但从未在本组织运用过的领导方式。由于思维和制度的惯性,对原有领导方式的摒弃和新的领导方式的引入必然存在着较大的阻力,领导者应该知难而上,协调有关因素,善于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环境创新
环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环境面前是消极被动的。
环境创新首先需要正确认识环境,这是人们能否驾驭环境和开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创新者必须对领导活动环境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把握,既要看到有利的方面,也要看到问题和困难的方面;既要了解历史和现时的环境,又要预测和把握未来的环境。只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认识环境,才能为环境创新打下基础。
其次,环境因素的客观性,决定了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遵循环境及其客观发展规律。适应环境,要求适应环境的发展规律,要求按照环境的客观规律办事。违背了环境发展的趋势和力量,注定是要碰壁的。
再次,环境创新不能局限于适应环境,它不仅包括组织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调整组织自身的领导活动和关系,而且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领导创新活动去影响、改变环境,使环境更加有利于未来领导活动的顺利开展。最后,领导环境创新不仅要积极改变组织内环境,比如工作氛围、工作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也要积极改变组织外部的大环境,这需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公关,与环境积极沟通,参与社区活动等。
制度创新
这里的领导制度主要是指组织日常领导活动中各种具体程序规则的总称。其中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分配制度是对组织权利、物质资源分配的规定,也决定了领导活动的本质。分配制度在于如何根据需要将资源在组织及组织成员之间分配,以保证组织的稳定运行。分配制度包括对资源消耗的测度,对组织成员贡献的衡量,对组织成员能力的认识,资源分配的方式原则等。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保证组织运行中资源的平衡供应,激发组织员工的工作热情。分配制度的创新的主旨在于寻找组织以往从未采用过的新的分配程序、分配原则、分配标准、分配方式等,实现报酬与贡献的平衡,责任与权利的平衡,静态结构与动态调整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