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Henan University),简称“河大”(HENU),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公办高校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 ,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0年6月,原河南大学、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河南大学。2012年,河南大学入选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入选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入选第一批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40个学院、93个本科招生专业 、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有全日制在校生5万余人、教职工47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学部委员6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领军人才2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5人;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4个河南省实验室 , 5个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河南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5万余人、教职工47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学部委员6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国家级领军人才26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5人。

河南大学部分师资

河南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40个学院(教研部)、开设93个本科招生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交叉等13个学科门类。

河南大学硕士项目

河南大学博士项目

河南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4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3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82个本科专业进入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

河南大学博士后项目

河南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河南大学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平台 ,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4个河南省实验室(研究院) , 5个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中心) ,以及一批国家级教育、研究、培训基地。




研究成果


2015年,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完成的 “节能减摩抗磨纳米润滑油脂添加剂”获得2015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9年,河南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青岛康普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高性能节能抗磨纳米润滑油脂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2020年,河南大学共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2023年,河南大学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1项、区域创新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外国优秀青年学者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两位青年学者入选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分别于2012年、2020年获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年度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研究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2023年,河南大学河南省天然药物创新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团队成果《森林土壤固碳潜力》获河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4年,河南大学“空间网格结构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获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该项目成果先后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钢结构工程金奖、鲁班奖等奖励10余项。


2024年3月27日,全球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河南大学2024年共有7名学者入选;


2024年4月2日,河南大学获得第十一届“共享杯”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暨首届地球系统科学专业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9项和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河南大学”获“优秀组织奖”。




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是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十佳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先进图书馆、河南省高校自动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阅读文化典籍,建设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开封市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据河南大学图书馆官网2021年4月9日信息,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6.5万㎡,其中明伦校区图书馆18248㎡,金明校区图书馆 47500㎡,郑州校区图书馆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目前设置有郑州校区读者服务部,面积约600平方米。图书馆现有各类文献资源总量1108.6万册件,其中纸质图书416万册件(含线装古籍20.51万册,外文19.9万余册,报刊合订本51万余册,缩微、声像、光盘资料1.7万多件),电子图书692.6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178个,另有部分书法字画、金石拓片等特种文献。其中,有21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河南大学图书馆装载“中国学术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万方硕博论文”、“数图电子图书”“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数据库20个;整合原三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读者数据资源,实现三校区书刊资源、数据资源的通借、通还、通阅;自建“馆藏中文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中文报刊文献数据库”、“馆藏线装古籍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英文书目文献数据库”等。




学术期刊


截至2024年6月,河南大学拥有的学术期刊为《河南大学学报》《数学季刊》《史学月刊》《汉语言文学研究》《圣经文学研究》《心理研究》《化学研究》《外文研究》《Exploration》。


《河南大学学报》

《河南大学学报》创刊于1934年,1975年文理分刊,《开封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正式出版;1984年5月,随校名恢复更名为《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现代物理学与材料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建筑结构与环境”和“自然资源学”等栏目,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刊载专业学术论文、综述报告和科研成果报道。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分别于1999、2002、2006年被评为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连年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8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34年,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2010年、2013年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级期刊。


《史学月刊》

原名《新史学通讯》,由中国新史学会河南分会主办,河南大学校长嵇文甫、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郭晓棠和史地系主人黄元起于1951年1月共同发起创办。1957年改名《史学月刊》。

2003年和2005年,在全国期刊评奖中,《史学月刊》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11年5月 ,《史学月刊》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期刊;2015年9月,《史学月刊》获得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期刊”称号。


《汉语言文学研究》

《汉语言文学研究》创刊于2010年,主办单位为河南大学,属季刊。据中国知网公开发布的数据统计,2023年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198,综合影响因子为0.121;截至2024年01期,总被下载次数为316200次,总被引次数为2442次。


《圣经文学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创办于2007年,由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主办,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美国创新基督教学术研究中心、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协办,先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刊物自2010年起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 “万方数据”(WANFANG DATA) 收录,2014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


《心理研究》

《心理研究》是河南大学主管主办、中国心理学会人格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心理学学术刊物,创刊于2008年。刊物既刊登在心理学理论方面进行新的探索的论文,也刊登在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有所创新的成果,同时,对心理学各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应用性研究成果进行刊登,优先刊登人格与社会心理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


《化学研究》

《化学研究》前身为《河南化学》,1987年更名为《化学研究》,由河南省化学研究所主办;1997年更换主办单位,由河南大学主办。《化学研究》主要刊载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综述性文章(中文、英文),是美国化学文摘和俄罗斯文摘杂志固定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上网期刊。

河南大学论文期刊

河南大学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河南大学自1985年开始对外留学生的汉语文化教育,共招收来自日本、韩国、泰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尼泊尔、加拿大、以色列、意大利、法国等8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留学生。


2002年3月,成立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中心”;2023年3月,学院更名为河南大学国际商学院。2016年5月21日,河南大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续签合作办学协议,引进澳方本科学位,成为河南省首家在中国颁发国外大学本科学位的高校。并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


2007年河南大学成立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现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合作。


2015年8月河南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河南大学迈阿密学院,是河南省高校首家与世界名校合作的本科层次、非独立法人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2020年10月,河南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签署共建丝绸之路学院合作协议。经过一年筹备成立中国河南大学一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丝绸之路学院。




科研合作


2023年4月25日,河南大学举行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签约仪式暨学术交流会。

2023年11月29日,河南国际传播中心和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2023年12月20日,河南大学农学院与驻马店市农科院科研召开合作座谈会。

2024年1月13日,以“推动医工交叉融合·驱动创新发展·服务人民健康”为主题的医工交叉融合创新论坛在河南大学举行。

2024年1月16日,河南大学农学院与开封市龙亭区人民政府召开校地合作座谈会。

2024年3月21日,河南大学与英国阿斯顿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2024年4月8日,哈密市人大常委会与河南大学法学院合作共建立法咨询基地。

2024年4月12日,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达成合作。




国际交流


2023年5月16日,由河南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主办的嵇文甫学术纪念讲坛第十四期举行,阿姆斯特丹大学逻辑、语言与计算研究所和哲学系哲学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金岳霖逻辑学讲席教授,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学院与欧洲科学院院士司马亭(Martin Stokhof)受邀作题为《形式语义学和维特根斯坦》(Formal Semantics and Wittgenstein)的英文报告。


2023年12月3日至5日,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孙建国教授及施昊坤、张新梅、胡冰、李森等4名研究生赴日本大板产业大学参加“第六届中日研究生学术论坛”。


2023年12月14日至17日,中国社会史学会慈善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慈善公益研究中心主任、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郭常英受邀参加“韩国社会福利史韩、中、日三国(秋季)学术交流会”。


2024年3月,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张金中教授学术交流会在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召开。


2024年4月6日,“第二届中俄比较法国际论坛”会议由河南大学主办。

河南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河南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河南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龙子湖校区

截至2024年6月,该校区占地面积2042亩,建设净地1475亩(其中明德园占地198亩,校区占地1277亩),规划校区建筑总面积约为96万㎡,计划总投资约50亿元。2014年底郑州校区开工建设,2021年9月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并迎来第一批学生,现在校生3300余人。

郑州校区在建设过程中,参考明伦校区的设计将南大门、7号楼、斋房等建筑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制,目前有食堂-右岸餐厅、学生宿舍、友兰学堂、九章学堂、龙子湖实验大楼—信息科技研发大楼、国际合作大厦、科学馆、体育馆、科技实验创新楼及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图书综合楼等建筑。

该校区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运行的管理、统筹、协调、服务。设有教务处、学生处、研究生院、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保卫处、图书馆、校医院等部门。

郑州校区功能定位为研究型校区,目前开设招生的院系有: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自动化)、国际教育学院(中澳维多利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德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雁鸣校区

该校区总建筑面积2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教学实验实训组团、图书馆、学生宿舍、体育场(馆)、食堂、科研平台、后勤及教辅用房等,容纳学生5.3万人。


明伦校区

该校区是河南贡院旧址所在地,校区内共有6号楼、东斋房、西斋房、7号楼、大礼堂、南大门、图书馆等建筑,多为受保护的建筑。截至2019年1月22日,校区占地面积约为800亩。

明伦校区目前开放招生的院系共有:文学院、外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法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欧亚国际学院、武术学院。


金明校区

金明校区位于开封市西北部,截至2012年9月7日,该校区占地约2000亩,总投资16亿多元。该校区于2002年8月开工,一年之后投入使用并迎来新生入住。该校区现有图书馆、琴键楼、综合教学楼、下沉广场、孔子雕像等建筑。

金明校区集中了河南大学哲、经、管、理、工、医、教育等相关学科和专业,目前开放招生的院系有: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电子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教育学部、土木建筑学院、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材料学院、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护理与健康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迈阿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中德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生物工程;中美佛罗里达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




校园环境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拥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宋铁塔,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古城墙,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代建筑群,于2019年被列入“汴京新八景”。


南大门

1936年,校长刘季洪按照中州大学设计草图的规划修建学校的南大门,采用传统的牌楼式构造。同年10月,河南大学的南大门竣工,门楣内侧雕刻着选自《礼记·大学篇》的校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体现河南大学明明德、亲民、至善的教育理念。作为河大的门户之一,南大门是校园的第一道风景。在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房屋、宫殿等建筑物的屋脊上通常会摆放一些小型雕塑,这些雕塑被称为“脊兽”。在修建南大门时,设计者在屋脊上放置一些脊兽雕塑,用以展示河南大学在当时省内教育界的地位。


大礼堂

大礼堂是河南大学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位于校园内与南门相呼应。这座建筑采用中西合璧的风格,展现出宏伟气势。1934年12月,一座占地39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13平方米的大礼堂在校园南北中轴线和东西中轴线的交会点处建成。其设计之精美、质量之高在当时全国高校中也是首屈一指,建成之初便被列入‘亚洲十大建筑’之一。1937年9月,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率领上海救亡演剧二队来到河南大学,在大礼堂与“怒吼歌咏队”共同登台演出,唱响抗日救亡的激昂悲歌。


六号楼

六号楼是学校现存最早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始建于1915年,完工于1919年。这座建筑融合了中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意境,体现河南大学建校初期的创新精神,成为当时封闭的中原地区中一处新潮之地。六号楼又被称为“博文楼”,这个名字源自于儒家经典《论语》中的《雍也》篇。1925年7月,中共北方区委总负责人李大钊受邀讲学。李大钊身穿白色长衫,登上6号楼三楼,发表《大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的演讲。在这次演讲中,李大钊播下马克思主义的种子。


七号楼

七号楼,也被称为“博雅楼”,被誉为河南大学的“公主楼”。该建筑始建于1924年,1925年竣工。外观古朴典雅,融合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和西方建筑特色,展现出独特的中西合璧风格,气韵深厚。1936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7号楼给予高度评价。


贡院碑

校园内保留清代河南贡院遗址,西侧保存两座清代河南贡院碑亭。其中一座碑立于雍正年间,碑文仍然清晰可辨。这两通碑分别为《改建河南贡院碑》与《重修河南贡院碑记》,记录当时政府对河南贡院进行改建和重修的情况。这些碑现存于开封市明伦街河南大学校园内,附近还有一座二层贡院执事房,曾是考官办公和休息的地方。


十二斋

河南大学的十二斋作为学生宿舍,分别在1921年至1952年间陆续修建。这里曾留下许多大师和杰出人士的足迹。十二斋由‘东十斋’和‘西二斋’组成,将宿舍命名为斋房意在提醒学生修身养性、勤奋读书。当时,十二斋是河南大学师生进行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