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1月,学校建成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民族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机构62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79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出版高水平专著280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748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19项;依托民族学优势特色学科和高端智库,围绕边疆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民族事务国际话语权提升等领域,为治国理政建言献策,400余篇咨政报告受到各级政府采纳,其中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150余篇。
在“十一五计划”期间,中南民族大学共获得各类纵向项目589项,获得科研经费7680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69项;申请专利61项,获授权专利14项;出版各类著作172部,学术论文被CSSCI检索收录1048篇,SCI检索收录592篇,EI检索收录792篇,ISTP检索收录165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转载149篇。
截至2022年3月,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0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815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976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79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498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2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底,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总量已达1000万余册,其中纸本图书260余万册。采购了包括中国知网、超星读秀、万方数据库、Elsevier、Wiley、Springer Link、EBSCO数据库、WoS( SCIE/SSCI)数据库等50余个中外数据库(平台)。此外,图书馆还自建了吴泽霖特色数据库、岑家梧特色数据库、严学宭特色数据库、女书文化特色数据库、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库、南方少数民族文献数据库、中南民族大学古籍数字化服务平台等7个特色资源库。
学术期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研究期刊。1960年创刊,全面刊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等各学科优秀科研成果,设有“民族学人类学论坛”、“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化学研究”、“文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等栏目。学报被有关机构认定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等。2007年被评为“全国民族地区学报(期刊)名刊”;2008年再次蝉联“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并获湖北省优秀期刊称号。2010年,获得“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称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国家民委主管、中南民族大学主办的全国性自然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开设有化学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民族医药与生物医学科学、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数学与数量经济科学等栏目。2000年,该刊经美国《化学文摘》(CA)评审通过并作为CA的固定摘录期刊;2003年作为新收录的期刊进入俄罗斯《文摘杂志》;2009年连续进入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和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此外,该刊还被中国国内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以及《全国报刊索引》等文摘数据库收录。2006年10月,该刊获教育部科技司颁发的“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07年获国家民委文宣司颁发的“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期刊)奖”。2008年获湖北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第6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2011年6月,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1年12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