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重理工(CQUT)”,位于重庆市,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是重庆市重点建设高校、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是享誉国内的“兵工七子”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具有兵工背景的普通本科高校,是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中国兵器协同创新联盟成员,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40年的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一工厂附属第十一技校(对外化名“士继公学”)。之后数易其名,并于1960年升办为重庆工业专科学校。1965年,升格为重庆工业学院(本科院校)。1969年,改为国营七一仪表厂(代号5077厂)。1986年复校并改建为重庆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由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划转重庆市管理并更名为重庆工学院。2001年,重庆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2009年,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2024年,学校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有花溪、两江、杨家坪3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69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等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6000余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重庆理工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043人,具有正高、副高职称专任教师共103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47%;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18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7.95%。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以及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百名海外高层次聚集计划人选、重庆英才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316人次。其中,“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重庆英才30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近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重庆市名师2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5人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12个。

重庆理工大学部分师资

重庆理工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2月,重庆理工大学设有19个二级学院(部),开设本科专业69个。

重庆理工大学硕士项目

重庆理工大学博士项目

重庆理工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重庆理工大学开设专业涉及理、工、文、管、经、法、医、艺等多个学科,学校拥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14个,设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覆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2个,“博士单位建设工程”重点学科及后备重点学科共6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重庆理工大学博士后项目

重庆理工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建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48个,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多个科技服务平台。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奖励195项;累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重大重点科研项目2400多项,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9项、国家发明专利1200余项。




馆藏资源


重庆理工大学图书馆前身溯源于1940年创建的兵工署第11技工学校中山图书室,学校在花溪校区、两江校区均建有图书馆,馆舍总面积约4.3万平方米,阅览座位约3200余个。截至2024年5月,馆藏文献821余万册,其中实体文献261万册;2024年订购中外文纸质报刊400余种;购有Web of Science(SSCI、SCIE)、Elsevier、IEL、Springer、SAE、EI、CNKI、超星、维普等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形成了较为合理的纸电资源体系。




学术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期刊社负责出版《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智能技术学报》(英文刊)、《动力学、监测与诊断学报》(英文刊)、《机电液工程学报》(英文刊)6份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CA)、艾博思科(EBSCO)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INSPEC数据库),《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IPD),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文数据库(JST),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文摘(CSA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收录。曾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川渝一流科技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重庆市高品质科技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创刊于1994年,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Q1区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权威二次文献转载量多次居全国理工类大学学报(社科版)前十位。常设栏目:智库专稿、逻辑与科学方法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2021年,特色专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入选“重庆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是由西南兵工局主管,重庆市兵工学会、重庆理工大学主办,1980年创刊的武器工业类学术期刊。刊号:ISSN 2096-2304 CN 50-1213/TJ。月刊。重庆市兵工学会会刊。面向国内、国外公开发行。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多家数据库收录。


《智能技术学报》(英文刊)

《智能技术学报》(英文刊)由美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联合出版。主要刊登国际国内智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新动态,主要栏目有综述与评论、论文与报告。


《机电液工程学报》

《机电液工程学报》(英文刊)为季刊,主要栏目有综述与评论、论文与报告。期刊发表水力、机械和电气工程综合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涵盖涉及液压和机电一体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现象、与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的液压元件以及反之亦然的方面,重点是应用水力机电一体化来增强或创造液压或机电一体化组件、装置、产品和系统的新功能。


《动力学、监测与诊断学报》

《动力学、监测与诊断学报》(英文刊)为季刊,由重庆中德未来工厂研究院和重庆工业大学主办,发表有关故障诊断、监测和相关动力学的理论、技术和实验方面的文章。

重庆理工大学论文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形式、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是“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组织成员高校,牵头发起成立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知识产权高校联盟。学校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与国内多个市(区)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与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兵器装备集团、兵器工业集团、中国通用、长安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开展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

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重庆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重庆理工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重庆理工大学总共有3个校区,分别为花溪校区、两江校区和杨家坪校区。


花溪校区

花溪校区为主校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红光大道69号,2005年9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1500亩。设有车辆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会计学院、经济金融学院等。


两江校区

两江校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普福大道459号,2014年9月投入使用,占地约833亩,两江校区规划布置为教学核心区、学生公寓区、体育运动中心和商业配套区、教师住宅区四个功能区,设有两江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两江人工智能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校区定位:中外合作办学基地、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继续教育培训基地、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


杨家坪校区

杨家坪校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1953年5月学校(当时为重庆机械工业学校)选址杨家坪,随着花溪、两江校区的投入使用,杨家坪校区已经停用。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International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