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Guizhou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位于“乌蒙腹地、三省红都”毕节,是贵州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流沧河畔,南依碧阳湖、北靠德溪湿地公园,动中有静、绿树成荫、文脉清晰、书韵飘香。


学校系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对口支援项目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百所产教融合应用型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项目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贵州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贵州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创建于1938年,历经省立毕节师范学校、贵州毕节师范学校、毕节师范专科学校等时期。1993年,教育部定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3月,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11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4亿,纸质图书115万册,中外文数据电子资源平台10个。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42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有教职工千余人,有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全日制本科学生1.2万余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911人。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部分师资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9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42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工学、理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硕士项目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博士项目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省级区域一流建设学科、省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二级师范认证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省级一流课程70门。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博士后项目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术资源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中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平台7个;建有贵州省重点实验室、大学科技园、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创新平台15个。




科研成果


2011年,全校发表学术论文325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72篇,SCIE、EI、ISTP、CSCD、CPCI-SSH收录人大复印资料共35篇;出版专著11部、成果获奖15项。


2013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项目立项115项。


2014年,该校4项著作类成果及10项论文入选毕节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020年,该校获“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一项和“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承担了113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馆藏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图书馆面积13325平方米,阅览座位1116席。基本形成符合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需求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有馆藏纸质图书115.51万册,较为珍贵的纸质图书有彝文古籍和《贵州通志》、《大定府志》、《四库全书》等。电子资源有超星、书生等中英文电子图书115.7万册,建有CNKI、《万方博硕论文数据库》等各类中外文电子资源平台16个。




学术期刊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原名为《毕节师专学报》,1999年公开出版,是毕节地区惟一一家公开出版的刊物。1998年更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更名为《毕节学院学报》,2014年《毕节学院学报》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由月刊改为双月刊。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论文期刊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合作交流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办学硕士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博士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更多介绍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International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