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理工学院(Qi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是青海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校,是一所以“生态+”“气象+”“清洁能源+”“人工智能+”为特色的应用型理工类大学。该校入选教育部“银龄计划”第四批试点受援高校,由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口支援。
2019年,西宁大学开始筹建。2023年8月,筹建中的西宁大学更名为青海理工大学。2023年,立项建设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4年,学校获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150个;同年5月30日,经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设置青海理工学院,并在当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生。
截至2023年11月,青海理工学院占地总面积1641.48亩,建筑总面积34.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1亿元。学校设有5个学院、1个中心,13个本科专业,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师资队伍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1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08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青海理工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12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0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人,引进中共中央组织部、团中央第23、24批援青博士团成员1人、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千人计划”2人、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3人、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行动计划3人、入选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青海理工学院专项77人。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青海理工学院首批设置5个学院,13个本科专业,覆盖9个一级学科。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青海理工学院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立项建设省级一流学科1个。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青海理工学院获批建设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等,联合共建光伏新材料与技术、有色金属新材料与先进加工工艺、大数据金融与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研究基地,建设高原生态气象与地表碳循环中尺度观测塔群、高原地域水能高效转换与生态利用大型研究平台、大规模绿色算力智能感知与工控安全创新基地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青海理工学院近5年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23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6月,青海理工学院购置纸质图书51.89万册、电子图书数据库10个。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教育部和青海省人民政府支持青海理工学院建设纳入部省战略合作,将学校列入教育部“银龄计划”第四批试点受援高校,构建起南京大学牵头和河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与的“组团式”对口支援格局。在中组部、教育部支持下,南京大学选派2名教授担任校长、副校长,4所支援高校选派22名“银龄教师”来校支研支教,学校将择优选派部分本科生到支援高校进行交流培养。
校园环境
青海理工学院占地1641.48亩,总建筑面积34.53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书院、研究生宿舍、公共教学楼、智慧学术中心等30个施工单体。学生活动中心面积8672平方米,高23.6米,共3层。建筑以容纳1190人的观众厅为主,周围布置相关功能用房。首层为演职员用房、休息厅、阅览咖啡厅、贵宾室等。二层为合唱排练厅、器乐排练厅、社团活动室、展厅等。三层为舞蹈排练厅、文化活动室、团委、学生会等。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International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