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INNER MONGOLIA MINZU UNIVERSITY)位于内蒙古东部通辽市,是一所综合型民族大学,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支持高校,入选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系欧亚-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6年,学校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大学,2009年,国家民委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署协议共建学校。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占地面积3598亩,校舍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61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27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1.8万册;设有27个教学单位、7个教辅单位和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2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有教职工1873人,其中专任教师1182人;全日制在校生2498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专科生22051人,硕士研究生2896人,博士研究生35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内蒙古民族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教职工1873人,其中专任教师118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57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33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荣誉称号8人;有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65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学部委员3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青1名;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内蒙古民族大学部分师资

内蒙古民族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27个教学单位、7个教辅单位和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2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项目

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项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和重点培育学科16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华民族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跨语言文化研究、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医学信息化、作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兽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中医医史文献、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中药学、中(蒙)药化学与药理学、草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国际商务、农村发展、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学科教学(思政)、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体育、学科教学(语文)、新闻与传播、学科教学(英语)、英语笔译、学科教学(历史)、旅游管理、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含量子技术等)、学科教学(化学)、材料与化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农艺与种业、畜牧、兽医、学科教学(生物)、食品加工与安全、中药、护理、内科学、全科医学、外科学、眼科学、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学科教学(音乐)、音乐、学科教学(美术)、美术与书法、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骨科学、妇产科学、麻醉学、临床病理、放射影像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急诊医学、重症医学、耳鼻咽喉科学、超声医学、核医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博士后项目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有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平台30个,其中,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平台21个,其中,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国家民委研究基地3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5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9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37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2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3项。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类奖励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人文社科类奖励93项,其中,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65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优秀奖1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50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181.8万册。




学术期刊


截至2017年3月,学校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包括社会科学蒙古文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蒙古文版、自然科学版、蒙医药学·蒙古文版和《民族高等教育研究》等6种版本。其中社会科学版(汉文)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个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蒙古文版),1978年创刊,1987年公开发行,季刊。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入网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年创刊,1987年公开发行,双月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蒙古文版),1988年创刊,1991年公开发行,半年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创刊,1988年公开发行,双月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蒙古文版),1989年创刊,1999年公开发行,半年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年创刊,汉文,大16开,月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系统科技期刊群》入网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论文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与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美国格林斯伯勒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35所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作为教育部“中蒙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之一,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聚焦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任务,发挥地缘和学科优势,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国立医科大学积极开展本科生“2+2”、本硕人才“2+2+2”“4+2”以及博士人才联合培养项目。

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内蒙古民族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内蒙古民族大学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占地面积952亩,校舍建筑面积41.50万平方米。


霍林河校区

霍林河校区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霍林河大街(学校南门)交通路(学校西门)。该校区有励志楼、思源楼、博学楼、明理楼、崇德楼、至善楼等建筑。


西拉木伦校区

西拉木伦校区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西拉木伦大街(学校南门)。该校区有逸夫楼、理工楼、树人楼、育人楼、明安图楼、医学楼、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农学楼、蒙医药楼、工程训练中心等建筑。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