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科大学

 牡丹江医科大学(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坐落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省属普通本科医药院校。学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项目试点高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示范高校首批建设单位。


学校历史溯源于1946年始建的牡丹江专区医院和1956年始建的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校;1958年创建牡丹江医学院;1962年牡丹江医学院改为牡丹江卫生学校;1978年牡丹江卫生学校更名为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牡丹江医学专科学校更名为牡丹江医学院;201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24年5月,更名为牡丹江医科大学。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占地面积70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100万余册,电子图书70万余册;拥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35个;设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开办2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科生11697人,教职员工293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据2024年8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牡丹江医科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2935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博士生、硕士生导师27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7人。在职教职员工中,享受国家级和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4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卫生健康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市优秀中青年专家6人。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入选“龙江名医”27人,“龙江青年名中医”2人。

牡丹江医科大学部分师资

牡丹江医科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直属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6所,开办23个本科专业。据2024年8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13个教学机构。

牡丹江医科大学硕士项目

牡丹江医科大学博士项目

牡丹江医科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35个;有黑龙江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项目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

牡丹江医科大学博士后项目

牡丹江医科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慢病与药物研究中心”;建有省重点实验室5个、省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拥有省生物制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以及省科技厅、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和牡丹江医科大学三方共建医药研发平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近五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6项,两名双聘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各1项;获得科研项目130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点研发、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立项87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221篇,在Cell Research、Cancer Cell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了多篇论著。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总面积14787.76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1987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09.20万册,电子期刊11.85万册,学位论文712.84万册,音视频72259.51小时。




学术期刊


《牡丹江医科大学学报》(原名《牡丹江医学院学报》)于1980年创刊,双月刊;是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等数据库的来源期刊,被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全文收录;设有基础医学论著、临床医学论著、经验交流、个案报道、技术与方法、调查、综述、护理医学、高教研究与高校管理等栏目。

牡丹江医科大学论文期刊

牡丹江医科大学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学校先后与俄罗斯太平洋国立医科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菲律宾法蒂玛大学等中国之外院校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

牡丹江医科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牡丹江医科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牡丹江医科大学更多介绍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