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Nanjing Sport Institute),简称“南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体育专门人才的省属体育类本科院校,是江苏省体育局和江苏省教育厅共管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南京体育学校,1958年合并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体育专修科和江苏省体育干部训练班,成立南京体育学院。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16个本科专业;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教育、新闻与传播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教练员441人,各类在校生5500余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南京体育学院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专任教师、教练员44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84人、副高级职称160人,具有博士学位125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23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陈爱国、彭国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37人次,省社科英才2人,省社科优青3人,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74人次,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3人,国际级足球裁判1人、国际级篮球裁判1人。教练员中世界冠军20人、亚运会冠军16人、全国冠军(一类赛以上)68人,国家级教练29人、高级教练46人,国家“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培养对象11人。

南京体育学院部分师资

南京体育学院院系专业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6个二级学院,开设16个本科专业。

南京体育学院硕士项目

南京体育学院博士项目

南京体育学院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体育、教育、新闻与传播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南京体育学院博士后项目

南京体育学院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走跑健身、科学健身等2个国家级体育类科普基地。建有国家体育总局体育高端智库-竞技体育研究院、中国网球协会高端智库-中国网球学院。获批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另设有各类校级研究机构十余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获得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重点等基金项目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34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101项;出版专著、编著120多部;发表论文49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0余篇,SCI、EI收录论文62篇)。




竞技成绩


截至2024年4月,建校以来,共有16人获得25人次22项次奥运会冠军,110人获得343人次223项次世界冠军;参加了第1届至第14届全国运动会,为江苏省累计夺得金牌220枚。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图书馆拥有馆藏图书34万余册,其中体育类专业图书近8万册。常年订购专业学术期刊200余种。订购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等重要电子文献数据库25个。




学术期刊


《体育学研究》

《体育学研究》原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该刊为双月刊。2002年参加江苏省第四届质量评估分级活动,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2009年,2015年本刊入围2008版和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11-2017年,在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RCCSE)评价研究报告(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中,该刊均被评为“RCCSE核心学术期刊”。2018年,《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为《体育学研究》,成为中国首家以学科命名的体育期刊。

该刊设有“新时代˙新体育”、“学科 发展”、“学术前沿”、“理论探索”、“体育口述史”、“热点聚焦”、“东京奥运会专题”、“北京冬奥会专题”等栏目。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原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2002年,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CNKI)网络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的全文收录期刊,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和精品期刊。学报开设了探索与争鸣、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与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等栏目,以刊载最新体育科学研究成果为主。

南京体育学院论文期刊

南京体育学院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先后与江苏省南京市、徐州市、连云港市、南通市、扬州市、淮安市和安徽省铜陵市等多地政府,以及江苏省演艺集团、南京市体育产业集团、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南京市中医院(体育医院)、华泰证券、圣象集团、康比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多元合作,全面构建体卫融合、体艺融合、体旅融合等宽领域合作体系。积极开展境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西班牙、波兰、丹麦、韩国、日本、泰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科研院所、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组织邀请外国专家来校讲学、指导训练200多人次,派出各运动项目援外专家200多人次,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美国罗克福德大学开展的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取得良好成效。

南京体育学院联合办学硕士

南京体育学院联合办学博士

南京体育学院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南京体育学院有灵谷寺、仙林、五棵松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00余亩。


灵谷寺校区

灵谷寺主校区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原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占地640余亩。承担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运动健康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的教学任务,拥有中国网球学院和中国击剑学院两所国家级专项运动学院。


仙林校区

仙林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9号。


五棵松(筹)校区

2017年11月8日,南京体院五棵松校区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出台,并基本通过规划部门认可。规划中的南京体育学院五棵松校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五棵松地块,占地面积约107亩,功能定位为承担学院本科教学3500学生的教学、科研、生活、实习研发、国际交流,同时兼顾带动地区体育产业、服务社会等功能。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5万平方米,设有教学实验楼、图书馆、教学综合馆、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单身教师公寓等。




校园环境


中央体育场

1930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后,国民政府决议在南京建造中央体育场。1931年中央体育场正式奠基,1933年顺利承办第五届全国运动会。2006年,南京中央体育场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央体育场位于南京体育学院灵谷寺校区,是民国时期全国最大的体育场,也是当时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体育运动场,占地1000余亩,造价达140余万元,一次可接纳观众6万人,中心建筑为田径场,四周全部看台可容纳观众35000余人。中央体育场包括田径场、国术场、篮球场、游泳池、棒球场及网球场、足球场、跑马场等。

“中央体育场”五个大字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词。


中国网球学院

中国网球学院坐落在南京体育学院灵谷寺小区内,学院分为训练比赛区和生活教学区。内设4块国际标准硬地球场的网球馆和31块室外网球场地,其中包括23块硬地场、4块红土球场和4块草地球场。加上分布在灵谷寺校区其他地点各处的网球场地,全校拥有超过40块网球场地可使用。中国网球学院也是2014年青奥会的网球比赛场地。


奥运冠军大道

奥运冠军大道位于灵谷寺校区西门,百米长的道路两侧竖立着多个灯箱,里面嵌着南体的16位奥运冠军画像和他们的夺冠故事。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