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分别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学校源自1933年上海市私立大公职业学校,1953年组建成立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于1970年迁至镇江,1971年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校曾隶属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管理,1999年调整为中央与江苏省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同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21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2023年,学校综合实力在USNews2023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30位;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137位。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镇江长山、梦溪和张家港三个校区,占地3979亩;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开办本科专业76个;有教职工2500余人,在校普通本科生25000 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680余人。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江苏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7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800余人,博士1260余人。拥有全职海外院士2人、特聘海外院士3人、古巴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国家级人才11人,省部级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江苏科技大学部分师资

江苏科技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设有22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74个。

江苏科技大学硕士项目

江苏科技大学博士项目

江苏科技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9个;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

江苏科技大学博士后项目

江苏科技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1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验室,23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建设)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以第一单位获中国专利银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2项。牵头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牵头承担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省部级重点项目等11项,获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特色学科条件建设项目1项。主持完成的“大型挖泥船综合控制与关键装备保障一体化系统及应用”全面替代国外进口,参与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动态跟踪系统、豪华邮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装备研发,研制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系统、高效焊接装备、船舶企业管理软件等广泛应用于各大船舶企业,舰船后勤综合保障系统国内领先,救生艇用柴油机占全球市场近60%。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所,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学校研发提供中国乃至世界主要的蚕桑品种与栽桑养蚕技术,先后获得国家级奖励16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1月,学校长山校区图书馆位于镇江市丹徒区长晖路666号,全馆建筑面积32200平方米,于2020年10月正式启用。馆内设有四库全书特藏室1间,阅览室11个、研讨间4个,可提供自习座位约5500余个。图书馆下设梦溪校区分馆,位于镇江市京口区梦溪路2号,馆舍面积10578平方米。


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约259万册,中外文期刊292种;建有中外文检索数据库平台35个,可提供155万余册的电子图书和59万册电子期刊的阅览服务。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蚕业科学》《中国蚕业》《现代面粉工业》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科技大学主办的理工类学术期刊,1986年创刊。学报主要刊登反映当前学术、科研、技术等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依托于学校的学科设置,在保持船舶行业特色的前提下,主要刊载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材料与焊接工程、信息与控制工程、管理工程、数学、物理、生物与化学工程,以及有关交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特色栏目是船舶工程。本刊被国内外多种权威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科技大学主办。2001年创刊,季刊,每年4期,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系社会科学类学术刊物,常设哲学、史学、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栏目。2006年、2010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会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7年在江苏省期刊质量评估分级中被评为“一级期刊”;2018年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版。论文信息被多种数据库收录,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外船舶科技》

《中外船舶科技》,1984年创刊,主要报道国内外船舶行业各领域的新进展、新趋势、新技术、新工艺等,介绍国内外造船领域前沿的一些研究热点和关键性技术,以及一些重要科技项目的研究状况和实施情况;面向国内外船舶行业的研究所、公司、工厂、大专院校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广大师生和相关人士。


《蚕业科学》

《蚕业科学》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蚕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蚕丝学专业唯一的学术性期刊。1963年创刊时,郭沫若先生亲自为本刊题写刊名。 20世纪90年代即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引文数据库》(CSTA)、 《中国科技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中外重要检索刊物及光盘数据库的入选期刊。《蚕业科学》2次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1995年获江苏省优秀期刊三等奖,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三等奖、第三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一等奖。


《中国蚕业》

《中国蚕业》是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刊物,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主要刊登栽桑、养蚕、蚕种、制丝、蚕业经济、蚕业副产物综合利用、野蚕业及茧丝绸方面的政策法规等。其内容丰富翔实,融科学性、实用性、技术性、指导性于一体。 辟有综述、研究简报、技术应用、知识广角、改革探索、蚕丝文化、园区建设、科技博览、环球蚕业等栏目。

江苏科技大学论文期刊

江苏科技大学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




校企合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船海装备先进制造技术创新中心;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船级社、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与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承办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江苏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江苏科技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江苏科技大学现有镇江长山校区、梦溪校区以及张家港校区三个校区。


长山校区

长山校区是学校办学主体所在地,校园占地2650余亩,2020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丹徒新区长晖路666号,邮编:212100。

长山校区分为东、西两个住宿区;共有西苑餐厅、东苑餐厅和北苑餐厅三个食堂;拥有一个体育中心、两个操场、众多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轮滑场等。体育中心内含篮球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美操馆、健身房等。


梦溪校区

梦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436亩。学校1970年迁至镇江,毗邻《梦溪笔谈》作者沈括故居。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邮编:212003。

梦溪校区住宿区主要分布在校区南部;共有东苑食堂,学生食堂,民族食堂,教职工餐厅4个饮食区域;学生主要学习场所有:综合楼B/C/D、教学楼3/4、综合实验楼、图书馆;拥有两个篮球场,一个田径场、网球场、排球场、滑板场、羽毛球馆、乒乓球馆、健身房等。


张家港校区

张家港校区2005年创建,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在该校区办学,校区占地约856亩。地址:张家港市长兴中路8号,邮编:215600,校区办公室电话:0512—56731008。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