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东华理工”,学校法定注册地位江西省抚州市,主管部门为江西省教育厅,是中国核工业第一所高等学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自然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兼备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111计划”入选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是中国人民海军士官选拔培训基地、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创办于1956年,始名为太谷地质学校,1958年迁至太原市更名为太原地质专科学校,1959年迁至江西省抚州市更名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2年、2003年江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与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先后并入,2007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地质部、二机部、核工业部、国防科工委江西省人民政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800余亩;设有20余个教学单位,开设69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有专任教师1723余人;在校学生3万余人。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十四五”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东华理工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219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8人,高级职称人员714人(正高210人、副高504人),具有博士学位940余人,博士生导师128人,硕士生导师870余人,国家“杰青”、国家“优青”等国家级人才34人次,省级人才176人次。同时,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总统顾问等2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的兼职教授。

东华理工大学部分师资

东华理工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有20余个教学单位,开设69个本科专业(其中61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

东华理工大学硕士项目

东华理工大学博士项目

东华理工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拥有“十三五”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十四五”江西省一流学科3个,化学学科、工程学科、地球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东华理工大学博士后项目

东华理工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铀资源探采与核遥感”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首个“核资源与环境”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首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东华加速器中子源”科学装置、“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创新研究中心、“核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在内的30余个国家及省部级高水平科研平台;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年均科研经费达2.8亿元,总量位列全国170位以内,稳居全省前列。先后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际(地区)科技合作重点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与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图书馆2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40354.36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400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78.20万册,当年新增267001.0册,生均纸质图书83.87册;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4.25万本册。




电子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学校拥有电子期刊6.51万册,学位论文435.69万册,音视频28413.0小时,电子资源访问量705.42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797.15万篇次。




学术期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78年,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东华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具有鲜明的地学与核科学特色,主要刊载与之相关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岩土工程、环境科学技术、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创新性成果及其国内外新动态、新成就的述评。该刊先后荣获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江西省重点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并被多种检索刊物或数据库收录。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江西省教育厅主管,由东华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3512,国内统一刊号:CN36—1299/C),1982年创刊。该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活跃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开设的主要栏目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临川文化研究”“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等。该刊系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临川文化研究专栏”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江西省优秀期刊栏目。

东华理工大学论文期刊

东华理工大学合作交流

国际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巴西、智利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建设、“金砖国家”创新行动计划,承办了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孔子学院,与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建立了长期科技合作关系并成立了 “质谱科学与仪器俄罗斯研发中心”。积极开展科技援外项目,与柬埔寨农业部对接,促进科技成果境外转化。学校积极引进外国高端专家服务学校教学和科研,充分利用科研平台吸引港澳台青年学者前来工作,获批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杰青)计划、江西省首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先后有3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东华理工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东华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东华理工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东华理工大学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3800余亩。


南昌校区

该校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经开区广兰大道418号。


抚州校区

该校区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学府路56号。




校园环境


二叠湖

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前的两片湖之所以被称为“二叠湖”,是因为东华理工大学地学优势明显,故以二叠纪“二叠”命名。每到夏季,二叠湖荷叶连天,美不胜收。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