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英文名: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简称为山建大(英文简称:SDJZU),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管,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山东省首个国家产教融合项目实施高校、“一带一路”建筑大学国际联盟成员、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山东建筑大学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其后历经山东建筑学院、山东省建筑学校等发展时期。1978年教育部批准学校恢复本科办学,定名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1982年学校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8年至2001年,原山东省机械工业学校、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山东省地质学校先后并入山东建筑工程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山东建筑大学。在2024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41名。


截至2024年11月,山东建筑大学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78万平方米,馆藏图书411.55万册;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7万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山东建筑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山东建筑大学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博士化率61.75%。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1人次,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省高校师德标兵等57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国家级虚拟教研室、省优秀创新团队、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省研究生导学团队等教学科研创新团队60个。其中“房屋建筑学课程思政团队”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土木结构安全与防灾教师团队”“城乡空间设计与绿色技术集成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是山东省属高校唯一土木工程方向教育部创新团队。

山东建筑大学部分师资

山东建筑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项目

山东建筑大学博士项目

山东建筑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山东建筑大学拥有科研流动站1个,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ESI工程学、环境及生态学2个学科居全球前1%,拥有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个学科列入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

山东建筑大学博士后项目

山东建筑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1月,山东建筑大学拥有1个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5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政法委研究基地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51个。其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是山东省高校唯一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山东建筑大学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1项,省部级科研奖251项(其中一等奖23项),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447件。其中,2002年,鹿晓阳教授主持的《等壁厚弯管塑性成形理论及其工艺工装设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王崇杰教授主持的《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技术应用与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甦教授主持的《面向区域的建筑学专业创新性、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张鑫教授主持的《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山东省唯一在建筑学、土木工程领域均获国家科技奖高校;2023年,崔艳秋教授主持的《“数字转型、五维重构”的土建类专业新形态课程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五年,教师发表(收录)SCI、SSCI、A&HCI、EI、CSSCI等论文15545篇,学校年均科技活动经费2.46亿元,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9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13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课题)6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6项。2019年,崔东旭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2020年,张鑫教授主持的“既有结构性能评估与加固改造基础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年,于德湖教授主持的“绿色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应用”获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2年,陈飞勇院士主持的“管道污垢沉积/清洁模型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实现了我校国际合作研发领域工作取得的新突破。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图书馆馆藏总图书411.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05.7万册,电子图书205.8万册;电子期刊97.7万册,学位论文 111.8万册。拥有各种类型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70余个,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文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OS,ScienceDirect、SPRINGER期刊、EBSCO期刊、PQDT学位论文库等。




学术期刊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于1986年9月创刊,是由山东建筑大学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双月刊),主要刊登土木工程、建筑学与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环境工程、管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基础学科等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综合述评等,报道有关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动态。

山东建筑大学论文期刊

山东建筑大学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深化拓展校地合作,与济南市人民政府等开展全方位多领域战略合作,抢抓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我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主动发挥智力优势、人才优势,主持或参与制定60余部国家与省建设行业规范标准,完成了100余项国家和省市大型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建成山东高校首个雄安新区教学实践基地。近五年,主参编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265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和专利转让(许可)合同2432个,到账经费6.03亿余元;学校与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产学研基地(烟台),于2023年9月正式启用,开启了学校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和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24年6月,山东省机关事务局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成立公共机构节能研究中心。




国际合作


截至2024年11月,山东建筑大学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校际关系,与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高校在土木建筑领域举办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招收土木工程、工商管理等专业的来华留学生,目前有30多个国家的外籍师生在校工作或学习。

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山东建筑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山东建筑大学更多介绍

校园环境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78万平方米。


学校大门

如今学校正门之上的“山东建筑大学”这几个字,其字体源自毛主席的手书。这个正门也被称为栋梁之门,采用了牌坊的布局手法,两边设有门框,从而形成了门前广场。在两个门框之前乃是镌刻着校名的石梁。这石梁有着栋梁的寓意,意味着建大致力于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校庆广场

校区广场位于映雪湖南侧、雪山北麓,由建大校徽灯塔、柱雕等组成,主要体现学校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弘扬奋发向上的精神。


映雪湖

钟灵毓秀的雪山倒影湖中,名字由此得来。湖区面积1.1万平方米,湖内有桃李、博学两座小岛,设计3个水面标高,形成多处瀑布景观,水花落处,波光粼粼。映雪湖规划了“一环一带五湖八景”:一环即环围水面的陆地景区;“一带”即贯穿顺德路、桃李岛、博学园的景区道路;“五湖”即五个水面大小不同、水位高低各异的水面;“八景”即海右剧场、湖南广场、湖畔读书园、湖滨广场、亲水平台、博学园、桃李岛、湖滨咖啡屋。


老别墅

老别墅原位于经八纬一路,原主人是民国时济南第一个在德国注册的建筑师,2008年被列入济南市中区保护历史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晚期具有极高建筑研究价值的住宅建筑。2009年3月1日晚,学校加固所将这座长15米左右,宽9米左右,重达200吨的老别墅用两辆运载量为1400吨的液压平板车,历时14小时,行程30公里,从经一路整体平移到新校区,创下了中国国内历史建筑最远距离的整体迁移记录,集中展示了建筑物平移技术,是中国国内首家建筑平移技术展馆。


凤凰公馆

凤凰公馆,建于1904年,原位于济南普利街片区的西凤凰街40号院,曾做过侵华日军的情报机构和济南市电话局,是一座具有鲜明德式风格的建筑,被列为济南市中区保护文物。2009年,济南普利门片区进行改造时,学校老师带领建筑学院学生将凤凰公馆的3000余块石料,一一编号、拆解后,运往新校区进行异地重建,重建后的建筑外观保持了其原有风貌,内部空间更加符合现代人使用,是山东省首座异地重建的历史建筑。凤凰公馆内陈列着古今两万多张房地契和地图,是中国国内第一个房地契、地图博物馆。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