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山东省重大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形成以理工科为优势的雁阵型学科发展布局。建有7个省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教育研究基地。先后举办、承办全国“人工智能与忆阻计算应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产业论坛、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两创”论坛,首届忆阻计算及应用国际会议(IEEE ICMCA 2023)等会议。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有7个省级创新平台,4个省级教育研究基地,省级创新团队7个,与济南健康产业科技研究院共建医养健康科技产业学院,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
山东省级创新平台:山东省生物医学诊疗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中德智慧工厂应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土木工程检测加固与安全评价研发中心、山东省工业物联网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实验室:生物医学诊疗材料特色实验室、工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特色实验室
济南市重点实验室:济南市智能生物医药材料重点实验室、济南市现代中药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济南市岩石力学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济南市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济南市机器人与智能工业控制工程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20年,学校申报的“基于Adomian分解法的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电路实现”获得山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2年,学校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5项项目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获2022年度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立项1项。2023年9月,学校4项成果获第十七届济南市优秀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图书馆设有济南、曲阜2个馆区,总面积2.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21.7万册,建有齐鲁文化教育、书法等馆藏资源,其中齐鲁文化教育文献文库藏书1.4万册,以及书写齐鲁文化的书法作品2600余幅;馆藏中外文期刊合订本6.7万册,订阅期刊1300余种,订阅报纸80余种;有电子图书155万册,电子期刊1.4万册,学位论文567.9万册,音视频10.9万小时,拥有中国知网、IEL、万方期刊数据库、读秀知识库、超星电子图书、维普考试资源系统、博看期刊数据库等20余个电子资源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