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青岛科大(QUST),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公办大学,主管部门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曾隶属于国家轻工业部、国家化学工业部,入选国家“111计划”,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高校,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的高校。入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沈阳轻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6年迁至青岛,更名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为山东化工学院,开始了正式举办高等教育的历程。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化工学院,1998年由化学工业部划转到山东省,2001年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并入,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高密校区投入使用,2016年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2019年8月,中德校区投入使用。同年,学校入选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截至2024年8月,学校有五校区一基地,分别是崂山校区、四方校区、高密校区、济南校区、中德校区,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校青岛市生态化工重点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共占92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367万册。学校设有31个院系,80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硕士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有教职工2800余人、普通本科生29000余人、研究生7400余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青岛科技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8月,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住鲁院士2人、聘任院士9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其他国家高层次人才3人,长江系列学者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国家优青等国家级青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全国教学名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0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特聘教授、青年学者等省级高层次人才88人。

青岛科技大学部分师资

青岛科技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8月,学校共设有31个院系,设有80个本科专业。

青岛科技大学硕士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博士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8月,拥有7个博士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一级学科,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形成了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为代表的多个优势特色学科群,其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1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4个学科入选山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行列,2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高水平学科。

青岛科技大学博士后项目

青岛科技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8月,学校现有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其相关热物理科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传感与生命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性能聚合物及成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态化工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孵化器等13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与成果转移转化载体。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8月,学校先后获得1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科研成果转化培育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而上市的公司已经达到了9家。2018年4月,首个以山东省高校命名的卫星——“青科大一号”卫星发射升空;2021年5月,“天问一号”安全着陆火星,学校提供自主导航关键核心技术。学校专利转让数列全国高校第37位,获批山东省高价值专利培育单位、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高校,因“政产学研融合”而闻名的“青科大模式”广受社会赞誉,并被国务院研究室《决策参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进行深度报道。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8月,学校五个校区馆藏文献367万册,中外文数据库71个,馆藏资源种类齐全、特色鲜明。




学术期刊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0年,因学校名称的变更曾用《山东化工学院学报》《青岛化工学院学报》刊名,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出版物,国内外公开发行。《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要刊登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生物工程与制药、环境科学、机电工程、自动化控制、计算机及信息工程、数理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83年,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鼓励学术创新,支持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学术讨论,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供理论园地。本刊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城市发展研究、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资源环境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等。“城市发展研究”是本刊重点打造的特色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青岛科技大学论文期刊

青岛科技大学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8月,同2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所国(境)外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获批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形成了涵盖理、工、艺等学科专业多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格局。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合作成立的中德科技学院,纳入中德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被誉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牵头共建的泰中国际橡胶学院,是山东省首个理工科类本科境外办学机构。

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青岛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青岛科技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青岛科技大学有崂山校区、四方校区、高密校区、济南校区、中德校区5个校区和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崂山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松岭路99号,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国际学院、泰中国际橡胶学院、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艺术学院、数理学院、数据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微电子学院)、传媒学院、体育学院、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德科技学院15个学院。


四方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郑州路53号,设有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7个学院。


中德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中德校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小清河路6号,由中德校区(德国)、中德校区(中国)两个校区组成。其中,中德校区(德国)位于德国帕德博恩市大学园区,中德校区下设中德工程学院、中德技术学院等院系和机构,并将逐步建设10个左右的中德合作研究院或研究中心。现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复合材料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商务英语、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专科专业。


高密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高密校区位于山东省高密市杏坛西街1号。截至2024年5月,高密校区目前占地800亩,建筑面积22.8万平方米。设有机电系、经管系、艺术系、高材系、外语系、自动化系、化工系、计算机系等8个系(部)。


济南校区

青岛科技大学济南校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0号。2016年底,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青岛科技大学,开始了高校、科研院所高度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新篇章。


淄博教科产融合基地

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校区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联通路(西段)5188号。是由青岛科技大学与张店区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的具有“新模式、新机制”的新型研发组织,研究院是青岛科技大学在淄博市内唯一官方常设产学研科技服务机构,是张店区首家以研究院+产业孵化基地的新模式运营的新型研发组织。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