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聊城大学(Liaocheng University),简称“聊大”(LCU)。坐落于享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的综合性公办大学。学校是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支持单位,是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和推免单位,是北极大学联盟成员单位,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23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前身是1974年11月建立的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1981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聊城师范学院;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9年,聊城农业学校、聊城畜牧研究所(部分)并入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同意更名为聊城大学;2005年,聊城市体育运动学校并入聊城大学;2011年,入选山东省首批名校建设工程立项单位;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2月,学校正式成为北极大学联盟成员单位。2023年,聊城大学被评定为“山东省绿色学校。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面积82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7亿元;设有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5个本科招生专业。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聊城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1月,现有专任教师1877人,具有博士学位1089人,正高级岗位人员206人,副高级岗位人员708人。现有双聘院士、“973”首席科学家3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等19人,海外高层次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干部、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智库高端专家、齐鲁文化英才、教学名师、高等学校首席专家等6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8个,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

聊城大学部分师资

聊城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学校设有25个学院,2024年有招生计划的本科专业74个,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交叉学科等13大学科门类。

聊城大学硕士项目

聊城大学博士项目

聊城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拥有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山东省重点学科12个、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1个;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入围ESI全球排名前1%。

聊城大学博士后项目

聊城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省部共建研究平台、共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工程实验室9个,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6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山东省外事智库4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有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2个,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团队16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1月,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全国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4项,省部级奖励169项;获批国家级课题339项,省部级课题91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0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255部。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获得发明专利390余项,转移转化6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6亿余元。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30日,学校图书馆有两座馆舍。西校图书馆建筑面积 23000 余平方米,设有书库、阅览室、学术报告厅、目录厅、办公室等;东校逸夫图书馆建筑面积 26500 平方米。学校有纸质藏书266.9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204种,电子图书383万余册,电子期刊137万余册,各类中外文数据库近50个。




学术期刊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系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聊城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1988年创刊,1993年国内外公开发行。原名为《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随学校更名改为《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为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超星等国内大型数据平台的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等会员期刊。

期刊为双月刊,大16开,110页,邮发代号:24-29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7-1418/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6634。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聊城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期刊前身为《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创刊。2002年,聊城师范学院更名为聊城大学,《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即更名为《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管理、教育、法律、历史、文学、语言、区域社会文化等学科类别的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哲学研究、政治研究、经济研究、法律研究、教育研究、文学研究、历史研究、语言研究等。

期刊已加入中国期刊方阵万方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论文数据网、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在线全文数据库(CEPS)、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资讯机构,本刊刊发的有关文章可在上述资讯数据库核查。

期刊为双月刊,大16开,156页,逢单月15日出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1217,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7-1401/C,国内外公开发行。

聊城大学论文期刊

聊城大学合作交流

交流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截至2023年11月,学校与俄美波意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包括师生交流、联合科研、合作办学、博士联培、海外办学等在内的160多个项目,有30多个国家的外籍师生在校工作或学习。在约旦和萨摩亚共建有2所孔子学院,受教育部委托先后在萨摩亚、汤加两国开展教育援外项目。学校建有省部级以上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和“北冰洋研究中心”逐渐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重点新型智库;与国外高校和单位共建了“中俄数学联合研究中心”“知识工程与术语学中法联合研究中心”等10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聊城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聊城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聊城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聊城大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湖南路和花园路(文化路)。为方便广大师生,2007年学校建成开通东西校区连桥。连桥东西长816米,从西校区横穿聊城市主干道花园路,跨越二干渠(人工渠)、徒骇河,直达东校区办公楼北侧。桥宽13米,其中包括8米宽的行车道和两侧各2.5米宽的人行道。连桥由29个桥墩、台支撑。




校园环境


聊城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教学相长、学风浓郁,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绿色校园”。


西校区南大门

西校区南大门,位于西校区,是聊城大学知名度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大门高2层,宽140多米,由28根大理石柱支撑,代表了学校从1974年建校到2002年更名为聊城大学所走过的28年历程,正门宽21米,寓意着聊城大学昂首阔步、斗志昂扬地步入21世纪,大门二层为学校展览馆。


西湖

西湖,又名“羡林湖”,位于西校区,水域面积为1.4万平方米。羡林湖的名字是为纪念学校名誉校长季羡林先生。羡林湖一年四季各有风味,春可赏柳,夏可观鱼,秋可赏叶,冬可品雪。


栖凤林

栖凤林位于西校区,北靠文学院。栖凤林主要由数十棵粗大的梧桐树组成,“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栖凤林以此得名。常有学生在此读书,学习。


逸夫图书馆

逸夫图书馆,位于东校区,建筑面积26500平方米,整个大楼呈回字结构,宽敞明亮,以数字化为突出特色。馆厅上方“逸夫图书馆”五个大字由学校书法系主任向彬教授题写,飘逸俊秀,遒劲有力。

图书馆前的孔子铜像是2010年香港孔子学院所赠。馆前园区名为“书香园”,勉励学子好读书、长知识、长才干。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