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河南农大,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是河南省省属重点大学,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学校源自1902年创办的河南大学堂,1912年改办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27年与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重新独立建制更名为河南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成为农业农村部与地方省政府共建的第一所省属农业高校。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省政府共建高校。2013年学校牵头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2020年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工程高校。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郑州文化路校区(占地330.6亩)、龙子湖校区和许昌校区,占地面积264.83万平方米;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4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1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89个本科专业。各类在校生33896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2623人。

招生老师1对1咨询

—— 在线测试是否符合条件 ——

姓 名
手 机
点击提交

河南农业大学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在职教职员工26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979人,博士学位143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各级各类人才123人。

河南农业大学部分师资

河南农业大学院系专业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和许昌校区,开设89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项目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项目

河南农业大学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作物学、兽医学学科入选省“双一流”创建工程,有作物学、兽医学、林学、农业工程4个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和3个学科在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3个学科被列入教育部优先发展学科名单。2022年以来,学校新增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累计达到7个。

河南农业大学博士后项目

河南农业大学学术资源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建设有神农种业实验室、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等2个河南省实验室,8个国家、国际科研平台,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等。




研究成果


2022年9月,河南农业大学蒋士君/崔江宽研究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教授系统开展了河南玉米作物线虫危害损失和监测预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学校先后主持完成了小麦、玉米、烟草、能源、泡桐、畜牧、农业科技开发等重大科研项目,推出一大批适应经济建设急需的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康相涛教授领衔的家禽研究团队主持的“地方鸡保护利用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奖,这也是该团队继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后,再次摘得国家科技奖。




图书馆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50余万册,电子图书260余万册。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有两地三校区三馆舍,分别是1985年建成的文化路校区图书馆、2012年设立的许昌校区图书馆及2021年投入使用的龙子湖校区图书馆。三馆馆舍总面积近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共5900余席。建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形成了以农业、生物文献为主体,兼有经济、理工、人文、社科等多类型、多载体的馆藏体系,是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农学文献中心。




博物馆


截至2024年5月,博物馆收藏有植物标本10万多份,涉及近200个科、1200属、4000多种植物,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植物种类的70%以上;收藏有昆虫标本15万余号,涉及26个目、近400个科、5000余种,种类数量占中原地区已知昆虫种类的60%以上;收集有动物标本3000多件,其中鸟类标本110余种,占河南已知鸟类的60%;收藏有土壤标本400多个类型;收藏有农业文物和校史资料、图片等1万多件。




学术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南农业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1960年创刊,前身为《河南农学院学报》《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许昌农学院科技通讯》《河南农学院科技通讯》,1985年以后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学报》。主要刊登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林学、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和烟草学等学科领域稿件。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为《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2023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3—2024年度)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A类),中国科协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优秀科技期刊”“中国农业期刊精品期刊”“中国农业期刊优秀团队”“中国农业期刊最具传播力期刊”“河南优秀出版奖期刊奖”“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优秀高校学报”和“河南省一级期刊”等荣誉称号。

河南农业大学论文期刊

河南农业大学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荷兰等5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与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新西兰、波兰等国家的十余所高校签署交换生协议,学生在河南农业大学就读期间可申请赴协议高校交换学习。

河南农业大学联合办学硕士

河南农业大学联合办学博士

河南农业大学更多介绍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4月,河南农业大学建有郑州文化路校区、龙子湖校区和许昌校区,占地面积264.83万㎡,形成了两地三校区互联、全方位覆盖的信息网络环境,以及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信息共享平台。


郑州文化路校区

河南农业大学郑州文化路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63号。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与农业路交叉口,总占地面积约为220390.1㎡(330.6亩);农大第一生活区,位于金水区文化路河南农业大学东,占地面积约为53756.0㎡(80.6亩);农大第二生活区,位于金水区信息学院路与农业路交叉口西北角,占地面积约为7387.3㎡(11.1亩);农大第三生活区,位于金水区东风路丰庆路交叉口东南角,占地面积约为41359.8㎡(62.0亩)。


龙子湖校区

河南农业大学龙子湖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平安大道218号,总用地面积1287847.1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1046298.1平方米,设计总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是最晚入驻龙子湖高校园区的学校,于2011年10月15日开始启用。龙子湖校区是满满的欧式建筑风格,大门借鉴凯旋门的设计创意。校内的建筑也是欧式风格,借鉴白宫的设计创意,大气恢宏。


许昌校区

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位于许昌市建安区苏桥镇永宁街与劳动北路交叉口北500米,占地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许昌校区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财务管理(大数据财务决策)、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经济)、城乡规划(美丽乡村方向)、社会工作(城乡社区工作)等6个本科专业,均具有保研资格。

微信咨询

添加微信,预约专家咨询

lufeishengxue

长按上方号码复制到微信添加